楊納傑克:暮年激情的幻想家 楊納傑克的音樂,的確有着超現實的感覺。他以簡約的音符,表面上寫着些像說話般沒有詩意、重複性相當強、配器甚為離奇的音樂,但是從中卻有着澎湃的情感。他深信自己是個愛國者,甚至有點強逼性,從他充滿民歌色彩的音樂中,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捷克民族的激情。
伯恩斯坦 DGG 全集 The Leonard Bernstein Collection Volume 1 伯恩斯坦,是筆者的古典音樂啟蒙老師,當中自不然有大量的童年回憶。這裏的 59 張唱片,最值得聽的,我認為除了是貝多芬、布拉姆斯的經典外,更重要的是另一位 B 字頭的作曲家:他就是伯恩斯坦。伯恩斯坦的偉大,除了是把古典作品演個翻天覆地、在電視上熱情地向觀眾介紹古典音樂的伯恩斯坦外,更重要是他是位嚴肅的作曲家。
史密塔納:尋找民族真摯聲音的先驅 雖然史密塔納一生完成的八部歌劇中,《被出賣的新娘》在他在生時最受歡迎,演出超過一百次。現時雖然只有這部歌劇在當今的舞台上廣泛上演,但他因着堅持以捷克語創作歌劇,鞏固捷克語在捷克的地位,同時亦啟發了以後的作曲家,衝破只有德、意、法語歌劇的局面。
貝勞拿域的德伏扎克交響曲全集 貝勞拿域曾於 2000 年香港藝術節期間來港,指揮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演了楊納傑克的《耶奴法》。當年能在香港一看《耶奴法》,實在感到無比高興。捷克愛樂來港,帶來又是不多機會聽到的樂曲,真的叫人高興。你準備好聽新鮮的音樂沒有?
蕭邦:以鋼琴懷鄉的流亡詩人 蕭邦無法踏足波蘭,但他的名聲卻在波蘭一直維持,甚至被認為是波蘭人在歐洲的典範。他的名聲遍及德國、英國,他在萊比錫出版的樂譜,在波蘭極之暢銷,很多都在開售後幾天被賣清。波蘭自 1795 年喪失自主後,只能在藝術間帶出民族意識。在波蘭人眼中,蕭邦是一位為波蘭發聲英雄般的作曲家。
海頓:虛心為音樂服務的父親 1795 年,年屆 63 歲並闊別家鄉多年的海頓突然獲得邀請,造訪出身地盧勞市 (Rohrau)。海頓六歲時,離開這個在奧地利極東部的村莊,開展了學習和音樂之旅。經歷了成功的倫敦巡演之後,他回來出身地,看見村民為他豎立的大理石雕像,百感交集。他帶着隨行友人,看看故居的火爐堆,回憶起小時候,孩童海頓坐在火爐旁把玩提琴,在父親旁以音樂渡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