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譜牆:它、我和它的一些故事 早陣子見友人貼了這幅樂譜牆的照片,用來點綴一篇與這幅牆不大相關的文字。我在很多年前見過這幅牆的照片。舒密特音樂公司將總公司搬到明尼亞波里斯市中心西部的大廈,公司的第二代掌舵人,重新鋪設大廈一面磚牆,然後找僱員一問,看看他們有什麼方法,去修飾這張僘大的畫布。於是,員工們找來了〈史卡波〉的樂譜。
廿年後同一曲 回望藝術之路 秦立巍專訪 上次和他訪問,是在 2010 年,當時他首次以 Decca 品牌推出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。問到他為什麼先前錄半集巴赫組曲後轉往貝多芬,他形容六首組曲,是大提琴音樂中的聖經,大可以花十年、廿年時間去細味。今次,我又問他同一條問題。為什麼忽然是要錄德伏扎克協奏曲呢?
製作認真的古典跨界 即使只是 nerdy 的東西,要從 YouTube 上突圍而出,似乎不能再太過山寨。好的計劃和執行,似乎已成必須的條件。或許這就像電視和電影,早期是總有些突圍之作,現在則是談何容易一樣。所以這兩張唱片:「The Piano Guys」和「2Cellos」都有着很認真製作的 YouTube 片。
詩人的繆思:余光中詩歌音樂會 「詩中有樂、樂中有詩」。余光中的詩,除了有着濃郁的情,文字背後彷彿就與音樂有着深刻的默契。 他的詩作,曾被中、港、台三地作曲家譜成歌曲,調寄故鄉的緬懷,也有對世事的詰問;調寄山水的閒適,也有對人生的省思。音樂會以余光中的文字,貫穿兩岸三地作曲家三十多年間以詩人的詩所譜成的曲,在質樸的香港茶具博物館內,帶來一次全新的詩與樂的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