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致仁演《哥德堡》:衝激中的思考 現場聽音樂會,不單是要感受音樂的血肉,還是給予藝術家向你直接講述他們思考的過程。這些「說話」或許未必完美,而且也有可能只是我「想得太多」,但是樂音間不斷拍動思緒,肯定不會是單從聽到的聲音而出現。我們走進聆聽的聖殿 (sanctuary),就是祈盼自己靈性會有感悟、昇華的瞬間。 這,或許就是「為什麼還要去聽音樂會」、聽由人血肉之軀演出音樂的最終原因。
柯大衛——為旋律尋找新聲音,為歌劇尋找新聽眾 這種將音樂帶到新的環境,除了才華與創意之外,還需要不少時間和勇氣。「要有好的創作,就要浸淫在大量的好作品之中;藝術歌曲中的好歌好詩,你要讀幾多首詩歌、研究幾多次樂譜才能真正明白。很多這些從前要落功夫的事,在現今快速即食的世代,已經變得愈來愈困難。」
「為世界補遺」——與許翔威談創作與人生 回到我們訪問之初,由「侘寂」聊到穿越時空。「當我們的時空拉遠了,就不是只着眼於一點;在過去與將來間,『我』忽然變得渺小。但是,在這一點間,我們卻可以感受和觀察到萬物都有變化。就是表面不動如繁星,其實都無時無刻在互相牽引。這豈不就是生命?」
《竭力為善,愛自由甚於一切》:聯署聲明與貝多芬 複雜的現實,總不能以一兩句口號作結。躲藏在口號的背後,總有着無數糾纏的伏線,左右着歷史的發展。但身處於現在的我們,總需要這些精句,因為它推動着我們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