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根傳統 顛覆傳統 布魯克林騎士
布魯克林騎士 (Brooklyn Rider) 的造型照,總不是印象中的弦樂四重奏。四位音樂家,卻希望以這傳統組合著手,為音樂帶來時代感和朝氣。
文:胡銘堯 圖:環球唱片提供
為什麼要為一隊弦樂四重奏起名叫「布魯克林騎士」?最明顯的一點,是四位音樂家都是來自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,雖說這區很大,但同屬一個地方,也算得上是鄰居。「還有更深的一點,是布魯克林的人實在很多樣,很多人之後走到世界不同的地方,在不同的崗位工作。結果我們在外面,經常就是認識到鄰居;或者是朋友的親朋就是住在這區。」四位樂手中的歌連.雅各遜 (Colin Jacobsen) 說。
而他們自稱騎士,則源自二十世紀初一場稱之為「藍騎士」的運動。這場運動雖然圍繞著康丁斯基 (Wassily Kandinsky) 和馬爾克 (Franz Marc) 兩位畫家,但實際上這運動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,牽動了一連串的德國藝術家。康丁斯基的色彩理論,把藍視作靈魂的顏色,更可以喚醒人對永恆的慾望;馬爾克酷愛畫馬,他呈現近乎謎樣的馬匹形態,更是開啟了現代表現畫風的一扇門。運動不單以畫為主,更有作曲家如荀伯克 (Arnold Schoenberg)、貝爾格(Alban Berg)、魏本 (Anton Webern) 和赫德曼 (Thomas Hartmann),開拓的現代新思維,影響了整個藝術圈。
布魯克林騎士的四位成員,也希望開拓音樂上的新思維,牽動一波音樂新浪潮。
讓音樂活起來
植根於弦樂四重奏,是因為這是一個傳統的樂器組合。「當然,這是自古典以來的組合,但是,在我們身處的世界中,這組合還能發揮著與觀眾溝通的作用。」艾力.雅各遜 (Eric Jacobsen) 如此形容。「室樂有著很微妙而活躍的互動,成員間的互動又能聯繫到觀眾之中。而且,現代的作曲家還很樂意為這組合寫新音樂:這一點我相信是令弦樂四重奏仍有生命力,與我們身處的時代相連。」
布魯克林騎士很強調與觀眾建立溝通的橋樑,因為他們堅信,音樂不是只依據著傳統運作,而是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,能單單以聲音,與觀眾建立關係。「我們常常在不同的地方演奏,餐廳、酒吧、學校、倉庫。」歌連回想一次在酒吧中演奏德布西四重奏。「起初四周的聲浪都很嘈吵,這些聲浪漸漸減弱,到後來完全被音樂蓋過,因為那裡的人開始靜下來聆聽,再發現音樂中無窮的細節:音樂和他們真正溝通起來。」他們不期望每次演出,都像在音樂廳中鴉雀無聲的環境中發生,而是希望在每一個不同的環境,讓音樂都活起來。「我們就是希望這些奇妙時刻能在每次演奏間發生。」艾力說。
亦因為他們強調生命力,所以他們的樂曲,橫跨音樂歷史和文化。這與他們四人的出身有關:他們都是茱莉亞和寇蒂斯音樂學院的畢業生,依著傳統的音樂訓練出身,卻不希望在樂團中重複著演奏相同的東西。歌連與艾力是兩兄弟,歌連比艾力年長四年,父親是大都會歌劇院的樂手。而他們和另外兩位樂手 Johnny Gandelsman 和 Nicholas Cords 則曾在馬友友的絲路樂團中合作。圍繞著他們身邊的,有美國流行歌手、吉卜賽小提琴手、中東民謠樂手、琵琶演奏專家等等,音樂的世界,並不宥於古典音樂。四人慢慢由合拍變成投身演奏弦樂四重奏,並以布魯克林騎士為名,不停嘗試新作品,在這個時代中,找尋屬於他們、也屬於我們的聲音。
散播音樂生命力
除了新音樂之外,他們也熱衷於演奏古典作品。2012年,他們推出的唱片,包括了一首四人合作寫成,含即興演奏的《七步曲》,還有貝多芬的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。他們形容,演奏是一個互相信賴的過程,不論是一起創作和即興,還是像謎宮般的巨大四重奏,都需要對其他成員有很大的信心。而貝多芬的四重奏,亦是這互信下的製成品。雖然這樂曲曾被多隊四重奏演奏過,但樂評如 NPR 就說他們的演奏是「為一首經常聽到的作品帶來全新角度」。就如他們不把自己像一般四重奏的命名,他們就是要嘗試新的事物,即使面對舊曲,也是以新的視野對待。「我們希望探索新的領域,接觸更多的觀眾。」而更重要的,歌連說,就是要接受時代的洗禮。「現代人每天不停地聽不同的音樂,我們的任務就是要仔細察看音樂的內容,把其他音樂有影響力的精彩部分,帶到我們的音樂中。」
今個夏季,是他們第八個年頭以布魯克林騎士的名字演出,今年也是他們投到環球唱片旗下的「Mercury」品牌發行新唱片的時候。「我們希望藉著環球唱片的全球性,散播我們的影響力。」歌連說。
全文轉載自《文匯報》,刊於 2013 年 4 月 26 日。全文連結、下載報章版面
按:此布魯克林騎士專訪,為兩篇專訪中的其中一篇。另外一篇刊於《Hifi 音響》六月號。訪問內容豐富,希望為大家帶來新視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