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丰專訪——倫敦闖創作高峰・香港續音樂探索

2012 年,林丰的作品《無盡藏》由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首演。音樂會在 7 月 18 日演出,擔任指揮的,是著名的芬蘭大師奧拉莫。而音樂會的標題,只是簡單的 Prom 6

訪問及撰文・胡銘堯 Dennis Wu
攝影・www.trio-photo.com
地點・Brick Lane Gallery

對林丰而言,這是重要而難忘的晚上。《電訊報》的樂評人寫道:「我聽到德布西的意象、梅湘末日中刺耳的號角聲、魏本的嶙峋簡約,甚至是馬勒風格的慢板。這些都在平靜而美麗的音樂表面上像鬼魅般飄過。」英國廣播公司消遙音樂會是每年音樂界的盛事,一整個月排得滿滿的音樂會,觀眾絡繹不絕,幾乎每晚把超過五千位的皇家阿爾拔音樂廳都堆滿。「能在消遙音樂會中首演作品,絕對是世界作曲家夢寐以求的機會。我感到很特別和很幸福的。」林丰在專訪時回想這演出。對於英國廣播公司而言,林丰也是特別的一位:樂團曾在 2007 年委約林丰創作,當時他是該電台所委約最年輕的中國作曲家。

他怎樣開始與 BBC 的合作?2005 年,在曼徹斯特的英國廣播電台愛樂樂團,揀選了四位年輕作曲家為樂團作曲,而林丰是其中一位。之後他寫成了《明》,並且開始獲得電台的監製注意。2007 年,林丰獲邀參與其中一個電台節目 Discovering Music,不單要為節目創作一首樂曲,還要一邊作,一邊與聽眾分享創作的歷程。「那是挺怪的經歷。一般作曲家作曲時,不用對人負責,公開交代自己怎樣創作。但是節目要求我要談創作的過程,要為網上的網誌寫點東西,要讓人看到我作曲間做過些什麼。在作品完成前要討論自己的作曲意念,感覺是怪怪的。」不過,林丰認為這個經歷讓他領略到一些創作大型作品的心得。「那是首 23 分鐘的作品,即使對有經驗的人而言,已經是一首很長的樂曲。提早披露創作意念,反而令我提早做一些結構上的決定。」最後完成的一曲《解》,在 2008 年由英國廣播公司音樂會樂團首演,而香港管弦樂團亦在 2011 年將樂曲帶到香港。

逍遙音樂節:作曲家夢寐以求的委約

倫敦的觀眾,因着眾多音樂會和大量的新作和首演,聆聽新音樂的機會,自然比香港的觀眾多,特別是管弦樂的新作上,更是有一定差距。林丰說:「首演之前,音樂廳入面,總會有點興奮的感覺。」作為公營廣播機構的英國廣播電台,亦是為觀眾帶來新刺激的源頭。「電視上有着不同的藝術和音樂紀錄片,對於下一代而言,都是大開眼界的。當他們接觸到新音樂之後,他們不會覺得那是極端的聲音,漸漸會變得習慣。」林丰認為,對於觀眾不熟悉的聲音,觀眾的確未必需要立即愛上這些音樂。但是,當觀眾能不斷有新音樂欣賞時,他們便有更多機會比較不同的音樂。「如果一個人一年只能聽一至兩首新作,那麼聽完那新作之後,也許最多只能以『幾新鮮』和『幾有趣』來總結聽過的音樂。」林丰說,如果有更多新音樂的演出,觀眾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價值、自己的判斷,什麼是自己喜歡的音樂。「我常對朋友說我不介意別人不喜歡我的音樂,只是我希望原因是他們曾經虛心地探索過不同的音樂,而從中發掘出自己的喜好。」

林丰本身學大提琴,直至到讀大學二年級時才開始創作音樂。林丰說:「我在碩士才開始專注作曲。」在寫成《明》之前,他曾經寫過一首樂曲給管樂團。「當專業樂團奏你的音樂時,那感覺不單很得意,而且很強烈。」就在那時開始,林丰專注為大型樂隊創作音樂。

登上消遙音樂節的高峰後,林丰開始尋求轉變。經歷 15 年在英國的讀書和工作後,他決定回香港定居,為香港的觀眾介紹新的藝術和新的音樂。

「我的興趣其實很廣泛」

2013 至 2014 年是香港管弦樂團慶祝 40 周年的樂季,樂團亦委任了林丰擔任駐團作曲家。除了為樂團譜新曲外,林丰亦希望參與一些音樂會以外的工作,特別是希望能與觀眾有直接的接觸,讓觀眾有所啟發。「我特別希望可以直接接觸更多管弦樂團的觀眾介紹音樂,或者用不同方法介紹古典音樂,欣賞音樂怎樣由無到有。新作品尤其缺乏重演的機會,觀眾沒有機會再聽,很難再去明白和消化音樂。」林丰說,這問題其實並不局限於香港,即使在世界各地亦然。「基於種種原因,新作重演的機會不多。即使是我的作品,重演幾次,通常都是在不同的國家演出,所以應該也不是同一批的觀眾。」林丰認為,音樂會以外的活動,如果能讓作曲家快速介紹新作品內的元素,可以讓聽眾更理解樂曲和當中的結構。

林丰亦不會把自己局限於管弦樂寫作內。「雖然我的主要作品是管弦樂曲,但其實我也寫過好一些室樂和小型作品。即使是歐洲的作曲家,在這世代也很難把自己稱為管弦樂作曲家吧。更何況香港的樂團不多,我也不能期望他們每年都委約我創作吧。」所以,林丰認為,他是面向任何機遇的人。「其實我的興趣不單止是當代古典音樂。我的興趣其實很廣泛;例如我愛聽後搖滾,也愛聽當代爵士。」他雖然以寫作管弦樂著名,但他曾經寫作過的類型,也有點意料之外:他曾為獨立樂隊編曲,為著名冰島後搖滾樂隊 Sigur Rós 與樂團演出而編曲,為劇場、電視創作音樂,甚至寫過印度波里活明星編曲。他直言他的偶像是坂本龍一,由古典音樂出身,之後再做電子音樂和電影。「我相信現在沒有太多作曲家只局限自己聽古典音樂;在這當代世界,你需要聽不同的音樂來令你自己的作品感覺得有時代感。可能我比較幸運,能生活在倫敦,可以欣賞到最新、最前衛的製作和音樂家。我的作品有着很多不同的影響。」

提到香港的音樂教育,林丰鼓勵讀音樂的同學多聽不同的音樂。「我在香港讀書的時候,沒有人同我提過可以作曲。現在這些機會似乎多了,我接觸到很多學作曲的同學。我也鼓勵他們聽更多音樂,趁着年輕去探索不同的可能。」林丰認為,最重要的,是好奇心。「你需要四周圍探索。特別是互聯網吧,唱片已經不太足夠,很多時唱片推出的,都是包裝過、可以販賣的音樂。網上找到的,可以是獨立音樂家的音樂,不是能在唱片找到的音樂。」直至現在,林丰仍是一位在廣闊的音樂世界上探索的作曲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