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羽佳最新唱片《幻想曲》 加奏小品中的個性演繹
年輕的中國女鋼琴家王羽佳,與德國大禾花 Deustche Grammophon,踏入第四個合作年頭。作為德國大禾花的藝人,王羽佳在她的第四張唱片一改以往的大堆頭曲目,只演奏小品。
年輕的中國女鋼琴家王羽佳,與德國大禾花 Deustche Grammophon,踏入第四個合作年頭。作為德國大禾花的藝人,王羽佳在她的第四張唱片一改以往的大堆頭曲目,只演奏小品。
雖說是小品,樂曲雖短,卻不都是簡單小曲。但為何要棄大曲而演小品呢?在一個我和她簡短的訪問中,她回答:「我在音樂會中經常被要求加奏,所以我想若這專輯就收錄了這些我彈過的加奏曲,應是挺有趣的事。」要在王羽佳彈奏完畢後要求「安哥」,大抵都不是什麼奇事。她走遍世界各地演奏,單是今年三月,她的演奏日程中包括德國多蒙特、西班牙馬德里、瑞士巴塞爾及英國倫敦的獨奏會,演奏的曲目包括布拉姆斯、史嘉爾阿賓、德布西和阿爾班尼茲,樂曲與音樂會地點同樣是多國籍。三月,她還要和倫敦交響樂團演巴托協奏曲,四月就橫越大西洋,與阿特蘭大交響樂曲演拉赫曼尼諾夫 [註]。以她忙碌的演奏,要將她彈過的加奏輯成一碟,當然不會是難事。
貼近心靈的小品
提起加奏,總有些個人的色彩。當演奏會曲目定下來之後,鋼琴家總不能臨時因着喜好或是即時的需要,更換演奏次序、加插或抽起樂曲。直至場刊上的曲目演奏完畢,鋼琴家終於可以自選彈些什麼來再次滿足觀眾,不論那時他想的是要令觀眾讚嘆、讓情緒沉澱、還是繼續陶醉,鋼琴家有自由度,因着環境自己做決定。
而當提起加奏曲專集,則更是展示個人風格的時候。美藉俄裔超技鋼琴家卓加斯基 (Shura Cherkassky) 的加奏專集,收錄的是他的拿手戲:蕭邦與李斯特。同樣是李斯特專家,澳洲鋼琴家侯活 (Leslie Howard) 推出的加奏專集則是罕有一聽的稀有樂曲,突顯他發掘埋藏的音樂寶藏的興緻。
而王羽佳的新專輯《幻想曲》,則包括了拉赫曼尼諾夫、阿爾班尼茲、蕭邦和史卡拉第的作品,不論在音樂的情感和技術的表現、在激情與優雅之間,都取得很好的平衡。就像她的演出一樣,是由心而生而且充滿火花,在這專輯中亦正好將這些質素表現出來。最近,她在一場紐約獨奏會中,因着觀眾熱烈的要求,加奏四次,可見她的確有不少短曲準備報答熱情的觀眾。提到唱片中的選曲,她說:「平衡的選曲愈來愈是自然而生。」至於想奏什麼,她則很清楚自己的喜好。我問她為什麼在這浪漫為主軸的唱片中有一首史卡拉第,她只輕輕地回應:「這作品是我加奏作品中的其中一首外,我也鍾愛史卡拉弟。除此之外沒有特別原因吧!」
炫技與內涵的平衡
王羽佳於 1987 年生於北京一個音樂世家,七歲進入中央音樂學院,三年後移居加拿大,並入讀蒙特皇家音樂學院。15 歲她就贏得阿斯本音樂節大賽,隨後就跟隨格拉夫曼學習,並開始踏上國際的表演舞台。
評論經常形容王羽佳擁有令人震驚的技巧。在這《幻想曲》唱片內,可以充份表現了這一點。一開始的拉赫曼尼諾夫《音畫練習曲》,細膩而無瑕。後來的改編樂曲表現亦優秀。舒伯特《紡車旁的格麗卿》的鋼琴版裏細密綿綿的織體,與及《閒聊波爾卡》的喋喋不休,兩首都非常適合音樂會結束時演奏。
除了此兩首改編曲外,王羽佳更灌錄了些長篇的改篇。聖桑的《骷髏之舞》和杜卡的《小巫師》,在王羽佳的演奏下,就像原來的管弦樂曲般色彩繽紛。她選了史圖博 (Victor Staub) 改編的《小巫師》版本,再自己修改來演奏。原因是:「如果你的手不能跨越兩個八度,那幾乎是不可能演奏史圖博的版本。我的版本則適合我的雙手。」
王羽佳向來都是俄羅斯鋼琴音樂的擁戴者,從唱片中的拉赫曼尼諾夫與史嘉爾阿賓可見一斑。她在唱片的後半部份選彈了不少史嘉賓阿賓的早期作品,亦突顯了她敏銳的觸覺和情感,這大概可展現除了速度與力量之外的另一面。王羽佳曾說:「很多人以為加奏需要是技巧的表現,但對我而言,它是那一瞬間從心內而發的柔情。」她亦以演繹浦羅歌菲夫的著稱,今次沒有灌錄浦氏之作,她笑說:「或許我留待下張唱片才用吧!」不過下張唱片是什麼,她要賣個關子。
唱片封面的造型照,挺切合那《幻想曲》的標題。談起拍照的經歴,她說:「我在漢堡的沙灘上拍了六個小時照片,與德國《Vogue》雜誌超酷的攝影師合作,我們還做了不少有趣的事。」王羽佳向來對衣著都有着個人風格,樂評人甚至在評論文章中,大肆品評她音樂會上的衣著。不過她經常要求聽眾將注意力集中放在音樂上。她在鋼琴上的才華,傾倒出五光十色的樂音,同樣與那裙子引人注意。不論是外表還是內涵,這張唱片中的小品,正是她由心而發的聲音。
全文轉載自《文匯報》,刊於 2012 年 3 月 30 日。全文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