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CD 高清演繹 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

巴赫一套六首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,可謂巴羅克協奏曲中最有趣而最百聽不厭的作品。巴赫不是一口氣寫這六首作品,而是從他的作品集中抽取六首,妥為抄寫與釘裝後,送予酷愛音樂的布蘭登堡大公。結果巴赫可謂痴心錯付,樂譜完整地給保存下來,沒有打開演奏過的痕跡。

巴羅克的大協奏曲,通常都是寫給作曲家手下的宮廷樂隊,樂隊人數和所有的樂器,視乎宮廷支持音樂多少。畢竟,聘請音樂家常駐宮廷,所花的都是銀子。六首協奏曲配器不同,其一自然是因為來自巴赫不同時期,樂隊的組成因而不同。其二是因為巴赫的樂隊,有着比其他宮廷充裕的資源:他在柯登 (Cöthen) 的宮廷樂隊,就有足夠的人演這幾首樂曲。

但是,因着這個歷史的巧合,巴赫遺了一套變化多端的協奏曲給後世,當中不少令人難以忘懷的段落。今個月收到兩張 SACD 載錄的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,一張是蘇加文 (Pinchas Zukerman) 1977 年領導洛杉磯愛樂樂手演繹的舊錄音再版,另一張是古樂組合 Florilegium 2014 年的新版,各自有其有趣的地方。

蘇加文的錄音,來自 DGG 1970 年代開始實驗的多音軌錄音,現在由 Pentatone re-master 發行,整部錄音有着良好的空間感。蘇加文手下的樂隊,規矩而實在,好些樂章演得相當有舞蹈感,例如第一協奏曲與第四協奏曲的第一樂章,其強弱得宜的躍動,令音樂動起來。第一協奏曲的圓號,令人想起在野外的號角,第四協奏曲的牧童笛,則像在室內起舞。相反,以長、短、短為推進力的第三協奏曲與第六協奏曲,就梗於節奏而有點生硬。

但是,這種生硬,卻的確是屬於那美好的年代:聖馬田室樂團、英國室樂團等等,都是我們起初認識這作品的聲音。從那典雅的舞姿,加上飽滿的樂器聲音,這套唱片捕捉了音樂數碼化前最好的光景。

Florilegium 的新錄音則是現在的寫照。他們在十多年前來過香港,也是我第一次看完整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現場演出。十年過去,從錄音間我們都不難發現,古樂演奏的技術提升了不少,而且也不斷產生驚喜。雖然,這張唱片在風格上沒有太大破格:《布蘭登堡》的古樂版本,也是一對手數不完;但這驚喜在於樂隊獨特的能量,那是在當年的現場不能感受的。當年的演出,感到他們的小心翼翼,遷就於樂器本身的限制,音樂像是飛不起來。

但是錄音中的 Florilegium,則是毫不客氣地展翅。第三協奏曲的 driving rhythm,非常有衝勁,加上腸弦線小提琴上落音間的不平均,音樂的起伏變得比現代小提琴更有趣。同樣是只有弦樂的第六協奏曲,少有地為唱片打頭陣。兩張唱片由第六首排到第一首,有點心思:第六向來都是較為被冷落的一首,但第一樂章中樂器互相追逐,一起一落,一時拖拉一時衝前,也有着莫名的動感。樂隊中的管樂也是信心滿滿,最炫的要數第二協奏曲的小號。這支小號是著名的困難,雖然這個演繹也不是全無瑕疪,但是既能在如此音高演得流麗,則可謂令人高興。

Florilegium 如此的朝氣,加上技術的長進,實在欣慰。當然,現場演出和錄音在古樂而言,相距可以差很遠,但是這錄音讓我再一次期待他們來港獻藝了。

巴赫: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
蘇加文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成員
Pentatone PTC 5186-205 - Recorded 1977 - 2 SACDs - 100:52

巴赫: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
Florilegium
Channel Classics CCS SA 35914 - Recorded 2014 - 2 SACDs - 94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