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戀愛大爆髮》 糖衣喜劇中的時代感 寫實,那是一個以六十年代為背景的美國。一家人坐在黑白電視機面前圍觀,媽媽用老式蒸汽燙斗,熱騰騰地燙衣服。演員們畢直得誇張的燙髮,也盡力地反映時代。夢幻,是因為那種機會處處,努力地為未來編織美麗夢想的時代,早已逝去。美國如是,遠在太平洋對岸的香港如是。
記於臺北香港週新聞發佈會後:為什麼選余光中的詩? 上年由策劃與演出的《詩人的繆思:余光中詩歌音樂會》,今年十月在臺北亮相。發佈記者會上,記者問:「為什麼選余光中的詩呢?不選香港詩人,例如是也斯?」這看似誤打誤撞,卻撞起了一些籌備音樂會時的思緒。
香港學校音樂節──從旁枝末節的比賽規則談起 為什麼音樂節的比賽規則巨細無遺?音樂節的比賽,長久以來存在強大的競爭。一年一度音樂節比賽成績,往往被視為個人甚至是學校成就的重要指標。文章由細節談起,探討其背後更重要、更需注意的問題。
「Puppy Fat」的風暴──在風眼中的古典音樂樂評 這觸及到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,就是古典音樂如何邁進新世代。當音樂被重複演奏,作品在音符上沒有改變的空間,演繹者如何在新世代生存,甚至與作古的大師們競爭,成為很大的學問。大師們的唱片影碟,早已充斥市場。新一代的演奏家,怎樣在擠滿大師的空間中,建立自己?
略談世界合唱比賽和參賽選曲 拔萃男書院合唱團剛在里加 (Riga) 舉行的 2014 世界合唱比賽青年男聲合唱組別奪得錦標賽世界冠軍。行文之時,世界合唱節仍在舉行中。除了世界各地的隊伍外,今年合唱節亦吸引了香港十支合唱團參賽。比起上兩屆的參賽盛況,香港隊伍今年沒有那麼踴躍,不過仍有幾百人遠赴拉脫維亞。究竟世界合唱比賽是什麼樣的比賽?
重現兩大閹伶對疊 評雅洛斯基與威尼斯巴羅克樂團音樂會 法國高男高音 (countertenor) 雅洛斯基 (Philippe Jaroussky) 在祖家有着令人艷羨的演藝事業:聲音嬌美而獨特不在話下,開麥拉面孔,讓他上過各類電視節目;靈活嬌俏的高音,讓他踏足最著名的舞台。現實中的他,有着明星般的地位,而他的音樂會,也叫人回味昔日巴羅克歌劇的明星。
Die Konzertisten 演唱布克斯特胡德《耶穌的軀體》 演唱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 (Dieterich Buxtehude) 《耶穌的軀體》(Membra Jesu nostri),不單是香港合唱團 Die Konzertisten 的一次新嘗試,也是為香港早期音樂演出揭開新的一頁。